
一、基本概況
阜南縣人民醫院王家壩分院始建于1953年,其前身叫崔集公社聯合診所,原院址在崔集街上,1991年撤區并鄉后更名為王家壩鎮衛生院,2008年遷移至保莊圩,2016年被縣人民醫院托管后為王家壩分院。
(一)人員結構 我院現有在職職工 39人,其中大專以上學歷 17人,中專學歷 20人,全科醫師1人,執業醫師以上 11人,助理執業醫師 7人,技師 3人,執業護師8人(其中主管護師2人),藥劑3人。設置科室有外科、內科、兒科、婦產科、國醫堂、中藥房、西藥房、口腔科、耳鼻喉科、放射科、彩超室、檢驗科、彩色多普勒室、心電圖室等,轄區共有7個村衛生室。
(二)業務開展基本情況 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25日,本院門診人次共計11165人次,總費用487868.60元,門診次均費用43.69元;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25日,本院住院人數1067人,總費用1044335.60元,人均住院費用978.75元。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25日,院外住院人次245人次,總費用2261219.48元,人均院外住院費用9229.46元。
二、醫療聯合共同體的成立
2016年6月4日,阜南縣人民醫院與王家壩鎮衛生院組成了醫療聯合共同體,縣人民醫院為我院提供了DR機一臺,血球分析儀一臺,急救車一輛,西門子B超機一臺,并初步規劃把我院建成沿淮鄉鎮外科、婦產科龍頭科室,本院人員可以免費到縣人民醫院進修學習,大大提高了我院綜合能力。醫共體成立后,免費接送患者,方便了上轉患者就診,縣外就診人次明顯下降,我院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,病人明顯增多,進一步推動醫共體工作深入開展,全面提高了鄉、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,提升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,真正形成“基層首診、分級診療、急慢分治、雙向轉診”的診療模式,方便群眾就醫,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。通過醫療聯合共同體的成立,整合了區域醫療衛生資源,實現了區域性醫院管理、醫療設備、醫療技術和醫療人才資源共享,促進了區域性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,實現了雙向轉診的良性循環,明顯降低了縣外住院率,大大降低了向民營醫院“賣病人”的現象。
三、推進貧困村健康促進模式改革工作落實情況
為進一步深化醫藥改革,減少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,保障全民身體健康,我院成立了“防未病”小組,以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,強化公共衛生服務,優化生活環境,設立健康墻,宣傳健康知識,落實干預措施,提升貧困農民健康素養。堅持政府主導,全民參與原則,促進合理診療。組織開展健康簽約服務,優先對貧困村65歲以上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婦女兒童、計劃生育獎扶家庭及貧困人口實行健康促進簽約服務,通過上門、電話等方式向簽約農戶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、基本醫療服務,簽約率達到上級要求。
四、基本共公衛生服務情況
居民健康檔案、慢性病、老年人健康管理、預防接種、孕產婦保健、兒童保健、健康教育等各項工作基本完成。
五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
王家壩分院在黨支部定期召開支部會議,認真學習黨風廉政建設,提高政治思想素質,杜絕醫療活動中商業賄賂行為,樹立良好的群眾形象。
我院在鎮黨委政府及縣衛計委領導和縣人民醫院的關心和支持下,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,為我鎮3萬多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。
阜南縣人民醫院王家壩分院
2017年9月1日 |